戒网瘾基地|石家庄戒网瘾基地
成立于2003年10月的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,是一所专收“学校难教,家长难管”、8—16周岁、存在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、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孩子的民办校外教育训练机构。8年来,该室创建者刘晓冰女士以执着的追求和过人的胆略,真诚的爱心和独到的方法,带领一批热衷于这一“拯救孩子”伟大育人工程的年轻管带们,将来自全国各地、曾经令“老师头疼,家长心烦”的1600多名问题孩子“打造成人、训练成才”。孩子们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和学业上的进步,令昔日的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,使曾经为孩子烦透了心的家长们露出了久违的微笑。刘晓冰“择差而教,拯救孩子”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,中央电视台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韩国教育电视台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电视台,中国教育报、法制日报、河北日报、石家庄日报、京华时报、燕赵都市报、大河报、华商报、家庭周末报、齐鲁晚报、燕赵晚报、辽沈晚报、天津晚报、法制晚报、济南时报、《中国妇女》和《河北教育》杂志等一百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作了宣传报道。家长为表达感激之情送来的八十多面锦旗,挂满了工作室的墙面。
被家长高度信任、充满感激,被媒体充分肯定、竞相报道,被社会广泛认同、普遍赞誉,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为拯救孩子,造福家庭,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!
为了拯救孩子,工作室应运而生
众所周知,由于应试教育固有的唯分数评价标准的弊端,也由于急功近利、唯利是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溺爱、粗暴、亲情缺失的伤害,“造就”了庞大的弱势学生群体——即所谓的“差生”和“问题孩子”。有报道称,在全国3亿多中小学生中,被单一的唯分数评价标准划定为“差生”的“问题孩子”竟有5000万之众。而国家司法部监狱局教育处提供的资料也表明,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,且有低龄化、团伙化、恶性化倾向。
孩子是家庭的希望,祖国的未来。大量“问题孩子”的出现,既暴露了现行教育的缺陷,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。不乏有良知有见地的专家学者在研讨、在疾呼:救救孩子!也不乏有识之士,在大胆探索拯救孩子的成功之路。1996年,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先生在全国率先喊出了“择差教育”的口号,创建了专收“差生”进行转化挖潜的“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”,而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,供职于省级媒体,多年关注“问题孩子”的民盟盟员刘晓冰,则于2003年10月成立了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(原名向阳教育训练华北营)。2007年10月,工作室被河北省教育学会确立为“十一五”重点科研课题“中小学生社会适应不良现状与对策研究”研究基地;2010年1月,被中国教育学会确立为中国教育学会“十一五”跨“十二五”科研规划课题《心理教育技术在“差转优”教育训练过程中的应用研究》科研基地。
大胆探索实践,工作室叫响全国
创办伊始,工作室举步维艰,但是刘晓冰坚信,只要坚持“对孩子负责、对家长负责、对社会负责”的宗旨,确保每一位受训孩子都能改过自新、成人成才,家长和社会终究会有公论。凭着对“问题孩子”的一颗爱心,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,刘晓冰于2004年5月,在办学前景尚不明朗的困难形势下,毅然辞去公职,走上了一条为了拯救孩子的“择差教育”不归路。
被家长送到工作室的孩子,都是一些聪明绝顶、调皮透顶,在常规学校已经无法正常学习,有的已经辍学,甚至浪迹于社会的孩子。他们有的行为懒散,注意力分散,学习能力低下,根本学不进去;有的不守纪律,打架斗殴,惹事生非,旷课逃学;有的迷恋网络,整天沉迷于网吧,甚至参与偷窃等违法行为;有的则心理偏常,与老师同学相处困难,与家长严重顶牛,甚至离家出走;有的爱慕虚荣,贪图享受,挥霍父母钱财,经常出入未成年人不宜的豪华场所。对这些患上“重症”、“顽症”的孩子,不用“猛药”和特殊手段是不可能见效,更不可能治好的。工作室就是一所运用“猛药”和特殊手段治疗这些患有“重症”、“顽症”的“学生病”医院。
工作室实行的是准军事化、封闭式管理,个性化、亲情化、生活化、社会化的教育训练,把孩子当成“兵”来带。在半年到一年因人而异的训练期限里,孩子们要完成军事体能、生存能力、学习技能和学科训练这四大训练项目,还要完成总行程达1000公里的徒步行走训练。平常组织孩子训练,负责孩子生活的工作人员不称作“老师”而被称为“管带”。管带与孩子的比例不超过1:8,他们24小时与孩子在一起,实行严格的“盯、管、抓、查”,和孩子同吃、同住、同训练、同生活、同游戏,既要管孩子的训练、生活、身体和情绪,还要管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,带着孩子学生活、学做人、学学习。管带们的年龄一般都在三十岁以下,由部队退伍的班长、士官以及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工作室的培训后担任。管带对于孩子,既是严厉的师长,又是亲密的朋友,既像温情的父母,又是做人的榜样。孩子们在工作室接受的是严格的管束和科学有效的训练,感受到的是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,得到的是人格上的尊重和平等;克服掉的是多年缠绕在身的坏毛病,养成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、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。
目前,从工作室走出去的孩子已有1600多名。除西藏自治区外,营员覆盖全国所有省、市、自治区(包括香港、澳门、台湾),甚至还有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的华人子女。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的名声已叫响全国。目前,工作室在元氏县蟠龙湖景区和灵寿县沙湖湿地分别设有占地18亩、建筑面积4600 m2和占地200亩、建筑面积800 m2 外训基地各一处;拥有各类汽车11辆。行走保障车队的6辆宿营车和水车、餐车、医疗车、供给车、指挥车等,可保障180个孩子同时实施行走训练。
8年来,工作室先后进行了“徒步西柏坡,追寻革命路”、“走到北京去,登上八达岭”、“走到泰安去,登上玉皇顶”、“挥师洛阳城,古都赏牡丹”、“挺进塞罕坝”、“走向大海看世界”、“挺进西安”、“挺进内蒙古”、“孔子故里行”、“挺进山海关”、“踏上松辽大地,爱我祖国山河”、“挺进中原”、“走向大草原”、“红色之旅”等20多次大跨度徒步行走训练。孩子们的足迹已遍及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、市、自治区,行走总里程超过20000公里。行走训练中,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苦和累,什么是饥与渴,也真正体验到了行走途中坚持的艰辛和到达目的地后胜利的喜悦。他们在行走中学会了宽容与忍让,学会了互助与友爱,更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。孩子们在行走中走掉的是霸气、懒气和娇气,而走出来的是勇气、自信和力量。行走还让孩子们走进了自然和社会这个大课堂,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。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;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、百团大战纪念碑、卢沟桥、平型关等抗战遗址遥想抗日战争的烽火;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,在华北烈士陵园和董存瑞、刘胡兰等先烈的墓前庄严宣誓;在延安、西柏坡、南泥湾等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;在赵县看赵州桥,在殷墟看甲骨文,在秦陵看兵马俑,在大同看云冈石窟,在曲阜看孔林、孔府、孔庙,在五台山看佛教圣地,在恒山看道观香火,孩子们真切感悟到中国历史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;而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,在亚洲的辉腾锡勒大草原风力发电站,在北京中国科技博物馆,在德州皇明太阳能科技馆,孩子们则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掌握现代文化知识的重要。而当工作室的孩子们在壶口瀑布唱响《保卫黄河》,在八达岭长城高喊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,在泰山顶上欢呼“我们就是泰山顶上的太阳”时,孩子们心中的昂扬向上之气得到了升华。有谁还会相信他们曾经是“差生”,是“问题孩子”!有谁还会怀疑他们将会是家长的希望,社会的娇子,祖国的明天!
戒网瘾基地|石家庄戒网瘾基地
|